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吉林好人”曲秀杰:以匠心坚守非遗传承,以草编织就共富之路

来源:文明新长春| 2025-05-22 14:35:32

玉米叶在她指尖翩然起舞,转瞬化作精致实用的手工艺品。作为农安曲氏草编第四代传承人、农安县杰扶草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曲秀杰将家传技艺锻造成金钥匙,打开乡村致富的大门。她以草编为舟,载着农村妇女与贫困残疾人穿越就业困境。

多年来,曲秀杰以匠心坚守非遗传承,用双手守护非遗文化的根脉;以大爱践行社会责任,用技艺为无数人编织出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份坚守与奉献终获认可,曲秀杰荣膺2025年第一季度“吉林好人”称号。

\

耳濡目染 细心发现商机

1970年,曲秀杰出生于农安县的一个草编世家,从小就跟在父母身边学习草编技术,看到父母手指灵活地将玉米叶编织成各种图案。曲秀杰觉得很震撼,同时也觉得传承这门手艺有多么重要。在父母的影响下,曲秀杰从小便掌握了一些朴素的编织技法。

“苞米叶子在农村随处可见,但是利用效率不高,多数都是被大家遗弃或是作为烧火的材料了。”2016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曲秀杰敏锐察觉到玉米叶作为手工编织原材料的巨大潜力。她意识到,这是一个投入低、见效快、适合居家就业的好项目。

怀揣着带领乡亲致富的朴素愿望,她开始动员村民参与,却遭遇一片质疑声:“这玩意能当钱花?别瞎折腾了!” 面对冷言冷语,曲秀杰没有退缩。她自掏腰包承担同村5人参加 “阳光工程” 培训的费用,与姐妹们日夜钻研创新技法,用一件件精美的成品证明草编的价值。

发展受阻 坚持努力终有收获

2016年10月,曲秀杰成立了杰扶草编专业合作社。准备大干一场,可是现实与曲秀杰当初的设想存在很大差距,创业初期困难重重,合作社一度没有订单。“那会真的很困难,大家不理解,合作社没有成绩,但是我没有想过放弃,我是一个做什么都追求一个好结果的人。”凭着这股韧劲,曲秀杰转变思路,带着作品奔赴各地比赛、庙会、集市。

\

“那会为了打开我们草编的知名度,大大小小的比赛我都参加,各种形式的市集和庙会我也都参与。”曲秀杰回忆说“之前为了在一次比赛中呈现 3 米高的农安辽塔草编作品,我半夜两点起来编织,一直编到晚上十点。原材料用了近百斤。编织过程真的是很辛苦,但是后来在比赛中得了奖,帮助我们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

2017年农安县的一场庙会上,曲秀杰的创业之路迎来了转机。曲秀杰带着大家精心编织的作品参展,在为期九天的庙会上,她们收获了1000多元的“第一桶金”,更遇到了渴望学习草编的残疾员工李洪雨。这场相遇,让她坚定了帮助弱势群体就业的决心,此后每年主动为残疾人和困难户传授草编技术。

授人以渔 撑起村民希望的伞

“我曾淋过雨,我想撑把伞!”在曲秀杰微信的签名栏写着这样一句话,她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2019年,曲秀杰用三个月时间走村入户,开展了四轮培训,为102名农安县建档立卡的困难残疾人传授草编技艺。对于出行困难的学员,她不辞辛劳上门授课。

经过四次系统学习,这些学员基本掌握了草编技法,能够承接简单订单,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万顺乡光辉村的姜小伟(化名)因患有脊椎骨髓炎行动不便,学习草编后,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承接订单,每年都有了稳定收入。他感慨道:“曲老师教给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

\

自2016年10月创办合作社以来,她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人,带动1009人实现就业,与10名困难户长期签订劳动合同,帮助206户困难户增收,人均增收5000元至30000元。如今,在曲秀杰的带动下,农安当地草编产业蓬勃发展,村里老老少少只要有时间,都会参与到草编生产中。草编不仅成为大家增收致富的手段,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让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匠心坚守 织就非遗新篇

长年累月的编织,让曲秀杰的手指甲反复脱落,中指严重变形,但她从未停下精进技艺的脚步。她曾进修于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学习班,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技法,让草编作品既保留古朴韵味,又充满时尚气息。

2019年,曲氏草编项目被长春市政府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这既是对曲氏草编技艺的认可,更是对曲秀杰多年来坚守与付出的肯定。曲秀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传统草编技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带领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http://jl.wenming.cn/redian/zywmgz/202505/t20250521_6891725.html

(编辑:萧鼎 作者:张念茹)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人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