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校 > 正文

青岛农业大学“青禾滇行,筑梦云乡”实践服务团以青春之力绘就滇西生态画卷

来源:益童前行| 2025-08-25 15:12:2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美丽中国・青春行动”方案(2024—2028年)》,青岛农业大学“青禾滇行,筑梦云乡”实践服务团赴云南鹤庆、宁蒗、大理古生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以生态美育浸润与实地调研赋能的方式,将绿色低碳理念植入乡土课堂,用青春行动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使命,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青年力量。

【生态课堂扎根乡土,播撒绿色种子】

团队以教育赋能生态保护为核心,在鹤庆、宁蒗托管班打造系列沉浸式生态课程,让绿色理念通过指尖实践扎根童心。

在鹤庆主讲的“垃圾变艺术”课上,孩子们将废弃纸板改造成白族传统挎包,用牡丹纹样装饰的同时,志愿者同步讲解废弃物循环利用原理,将环保理念与非遗技艺巧妙融合;在“种子立体画”课程中,五谷种子拼贴的稻田图景里藏着珍惜土地资源的深意——志愿者结合发芽实验视频,告诉孩子们“每一粒种子都是大地的馈赠,就像生态平衡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

在宁蒗开设的“绿色环保课”,从丽江玉龙雪山、拉市海的生态美景切入,孩子们在绘制清澈小河游鱼群的画作时,由浅入深地理解了垃圾分类投放、守护水源清洁的意义。课后,30余幅美丽乡村画作贴满黑板,成为最生动的生态宣传画。

\

【调研实践校地联动,探索环保路径】

团队紧扣“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主题,在授课之余深入滇西山水间,开展生态调研与校地协同行动。

团队走访欧亚乳业鹤庆工厂时,了解到生态保护下的优质的奶源为企业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优质的牧场资源,才能为乳制品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在鹤庆金墩乡小白龙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大棚内,团队重点考察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了解到种植基地真正实现了“绿色种植、高效产出”;团队探访鹤庆非遗银器工坊时,重点记录白族传统工艺蕴藏的低碳锻造、天然染料等生态保护智慧,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融合提供建议;团队联合鹤庆团委,针对高原湖泊保护、草原生态修复等议题与当地参与“返家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在青年之家开展座谈;在宁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队专门收集了彝族群众对拉市海候鸟保护、林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服务团走进了大理洱海畔的科技小院集群。在古生村科技小院,团队了解到“六纵七横”监测网络如何实现面源污染精准溯源,认识到面源污染精控小院的“甘蔗渣生物滤墙”技术让农田退水污染物降低90%,掌握到洱海人文小院将白族传统工艺与现代环保理念完美融合。

实践中,团队志愿者们化身生态理念的播种者,在大理洱海生态廊道、鹤庆草海湿地、生态文化长廊、森林公园和自然村落走访时清理残留垃圾,通过面对面交流向村民生动讲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垃圾分类实操方法,同时还科普生物多样性知识、记录生态变迁。他们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与实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日常行动指南,让环保意识扎根于村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同步开展环保与生态调研,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助力“美丽中国”的环保行动。

\

此次实践将生态教育、文化传承与志愿服务深度结合,不仅让孩子们懂得“草原是‘水库’、森林是‘碳库’”的生态密码,更让团队成员在乡土课堂中读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久久为功”。正如宁蒗的孩子们在画作中所绘:“雪山是白色的,草地是绿色的,我们的家乡是彩色的”——这抹由青春力量点亮的绿色,正沿着“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的轨迹,在滇西大地上生长出无限可能。

下一步,团队将持续深化实践成果,将调研数据转化为生态保护建议,让“青禾”的绿色足迹延伸至更多乡村,以青年担当书写美丽中国的生动注脚。

(编辑:贺梦醒 )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高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