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主动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来源:法制日报| 2025-04-29 15:02:51

各地民政部门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

家住甘肃省庄浪县南湖镇北关村的张军结束了外出务工,原因是张军的父亲因意外导致腰部骨折,半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父亲的医疗康复费用、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都压在了靠打零工养家的张军肩上。

然而,由于拥有一辆汽车,家庭财产超标,张军一家被挡在了低保的门槛之外。这辆车,曾是张军努力打拼的见证,如今却成了他无法获得救助的“枷锁”。对此,庄浪县民政局在先行给予其4200元临时生活救助金之后,针对这类问题,通过适当豁免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财产规定,将张军一家认定为低保边缘家庭,并将其瘫痪的父亲纳入低保范围。

“救助工作不是把谁背在肩上走,而是陪着他们一起,把断了的山路重新接上。”庄浪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说。

得益于日益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无数个像张军一样的困难群众得到帮扶。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着力增进困难群众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积极主动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困难群众一次办完申请

家住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宋强,每周需要进行3次肾透析治疗,正当宋强一家为医疗费发愁时,镇里的“政策雷达”提前捕捉到他的预警信息。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宋强在“龙江民政通”小程序上提交了救助申请。民政、医疗、住建、电力等4个部门,通过“救助通”智慧平台开展自动联办,不到一个月,低保、廉租房等多项救助金就全部到了宋强的账户上。

鸡西市对于宋强的救助帮扶,是“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工作的缩影。鸡西市民政局牵头协调住建、医保等15个部门,汇集基本生活、教育、就业等50项政策,形成了“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政策供给清单,在全市7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设立了综合服务窗口,将分散在各个部门不同类型的“单项社会救助事项”集成为“社会救助一件事”。申请人只需要“到一个窗口、看一张清单、填一张表格、走一遍流程”,就可办理所需的社会救助事项。

浙江杭州拱墅区的王薇,在确诊重病后的第三天,就收到了大救助系统预警生成的“一户一策”救助方案;温州男孩李星,通过低收入人口综合帮扶重返校园,在职业校园里重绘人生蓝图,家中残障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也得到了上门康复服务和养老照护……浙江“弱有众扶”民生工程的实施,让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帮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60岁的俞老伯,家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一名三级肢体残疾人,妻子是聋哑人,老两口的生活主要靠微薄的退休金维持。俞老伯有一手编织竹篮的好手艺,却苦于没有销售渠道,手艺无法转化为收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社会救助驿站的工作人员在了解俞老伯的情况后,定期上门探访,帮助他参加农夫集市,并邀请收购手工竹制品的商家到现场考察。俞老伯的竹篮得到了商家的认可,顺利签下了协议,俞老伯对自己的手艺也愈发自信,整个人开朗了不少。

“我们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俞老伯的竹篮不仅给家里带来了经济收入,更让他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这正是社会救助的温暖所在——不仅解决困难,更点亮希望,让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看到光明的未来。”吴江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食品园区,王伟拖着残疾的左腿,在操作台前努力地施展着自己的“古法手工月饼”技艺。

17年低保户的身份,曾让王伟自暴自弃。为了帮助王伟重拾信心,东胜区通过多种协同服务模式,在罕台镇食品园区为他提供了全链条兜底代销机会。如今,每天有32枚古法月饼从他的手作台流向食品园区的供应链,稳定增收的同时,王伟也重拾对生活的希望,憧憬着“王师傅古法月饼”能早日出现在更多超市的货架上。

建章立制规范救助程序

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注重建章立制,以规范程序破题。

针对基层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无规可依”的问题,福建省泉州市研究制定了《泉州市民政局关于建立社会救助“一事一议”机制的通知》,明确了“一事一议”研判的具体要求,明确乡镇(街道)强化个案灵活处置的7种适用情形、县级民政部门对共性问题快速反应的4种适用情形、市级对政策导向有效把握的4种适用情形,强化了分级评估和分类研判。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陕西省宜川县将原乡村振兴局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并入民政局,更名为低收入人口信息监测中心,在乡镇和村级层面,把民政与乡村振兴两支队伍合二为一,实现了防返贫监测与社会救助网格的无缝对接。以“融救助”机制为基石,民政部门精准认定,监测中心敏锐预警,融救助中心按需转介,各职能部门分类救助帮扶的高效工作机制应运而生。宜川县将8个部门的17项救助帮扶审批权下放至乡镇,建立“三色管理服务”机制,将家庭分为“绿色放心户、橙色关心户、红色连心户”,定期开展动态监测、预警筛查和走访摸排。

2021年以来,山东省肥城市全面推开社会化照护模式,实现从单纯“资金发放”到“精准服务供给”的重大跨越。立足实际需求,细化分解项目,强化过程管控,健全多方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力求项目“可量化、可控制、可追溯、可评价”,形成了“清单明、服务好、工作实、监管严”的工作特色,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里。(记者 蒲晓磊)

(文中张军、宋强、王薇、李星、王伟均为化名)

(编辑:萧鼎 作者:张念茹)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