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文海东: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的老兵

来源:楚雄州学习平台| 2025-08-13 09:03:07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身着迷彩裤的身影,他是查利么村党总支副书记文海东,一位退伍26年却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的老兵。从军营到山村,从边防一线到扶贫战场,他把“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践行在日常里。

文海东(右一)为群众讲解政策。李秋利 摄

undefined文海东(右一)为群众讲解政策。李秋利 摄

闯过语言关,搭起连心桥

查利么村有16个村民小组,其中7个是2001年后从高寒山区搬迁而来的少数民族移民村,搬迁人口中85%以上是少数民族,语言不通和习俗差异曾让村委会工作举步维艰。面对只会说民族语言的彝族群众,文海东连比带划地学习沟通;为了听懂苗族群众的诉求,他翻山越岭把日常所学记满笔记本。他组织开展民族节庆活动,印发双语政策手册,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埋进平常,村民们也体会到了这位老兵把“军民鱼水情”化作“干群连心桥”的决心。几年下来,查利么村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这个曾经纠纷频发的移民村,成了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

边境线上的“人体界碑”

“若有战,召必回。”2021年疫情期间,永仁县对口支援临沧市镇康县,深夜通知传来,时任基干民兵的文海东只说了6个字:“没有国哪有家?”他第一时间申请出征。在镇康县南伞镇边境,文海东任援边民兵一连三排排长,他主动认领地形最复杂的23号卡点,以卡点为家,忍高温、战毒虫,两个月内带队抓获4名非法越境人员。

产业振兴的探路人

产业振兴的战场上,他仍是排头兵。查利么村致富路并非一帆风顺,文海东养过猪、羊、鸡鸭等,屡试屡败后最终选定种植经济作物。他率先试种,待鲜果挂满枝头,大家纷纷跟进,平地种草莓,山地栽葡萄、杨梅。他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如今村里四季飘香,村民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5396元增至2024年的18793元。

秉公无私,清正廉洁

他始终用军人的标准来鞭策自己,怀揣一颗赤子心。在村委会,文海东负责低保资格审核,有人曾拍桌子威胁:“今天不给我盖这个章,你以后不会有好日子过!”“你不给我办,我就死在你面前!”在威胁和恐吓面前,他从未退缩,他说:“这个章盖下去要对得起全村人。”亲戚求办低保被他严词拒绝:“如果不把一碗水端平,怎么带大伙奔小康?”20多年来,他清正廉洁,从未优亲厚友。

铁面下的“柔情”

他总是第一个到村委会上班,加班到天黑最后一个回家,过多的精力花在工作上,对家庭的照顾成了“舍”的部分。村委会会计翻着考勤表坦言:“文副书记的考勤,20多年没见请假标记。”2016年,6岁儿子溺亡后的第3天,他忍着悲痛默默返岗。他的父亲因脑中风瘫痪卧床已有20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文海东20年如一日,像部队作息一样为父亲制定膳食表、活动安排表,把营养补充内容和按摩、晒太阳时间全部细化。在文海东的悉心照顾下,卧床的父亲没生过一次褥疮。

1997年香港回归夜,在重庆服役的文海东在军旗下宣誓入党。如今,48岁的他脱下军装已经26年,但是不褪色的是他永远的赤诚。文海东先后获评永仁县“勇担当善作为”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支援边境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7月文海东被授予“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https://www.xuexi.cn/local/normalTemplate.html?itemId=3649735998168461556

(编辑:萧鼎 作者:news)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人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