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大爱开封·爱心助学”公益活动受助学子回访记

来源:汴梁晚报| 2023-09-19 09:32:47

全媒体记者 李晨翀

他们曾是汴梁晚报联合市社会救助协会举办的“大爱开封·爱心助学”公益活动受助学子。而今,他们在全国各地努力拼搏,发光发热。

最近,本报助学办公室收到不少往届受助学子传来的好消息。比如,学业的进步、事业上的新突破、爱心的传递……近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回访,聆听他们不负韶华、无畏前行的励志故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助理许文珺:因为有幸被“照亮”所以努力去“发光”

作为“大爱开封·爱心助学”公益活动第一批受助学生之一,今年29岁的许文珺2012年以60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因成绩优异,大四时她获得免试保研资格。2019年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事有关展览策划的工作。

“11年前,我是带着社会各界的爱心、怀着对大学的憧憬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因为有幸被‘照亮’,所以我也努力去‘发光’。上大学期间,我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历史学院学生会主席等职务,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也曾参加支教活动传递爱心……”9月17日,许文珺在电话中感激地向记者回忆了她这些年的成长。她说,大学是放飞青春梦想的地方,不管大家从哪里来,都要在这里磨砺出真正强大的自我。大学生活不像高中的“三点一线”,而是丰富多彩的,没有满满当当的课表,没有封闭式管理的高墙,有的是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幸运的是,我是一个敢于尝试的人,尝试学术、科研,尝试社团活动,我从这些尝试中找到自己的青春梦。大学7年,我过得特别充实。”许文珺说。

参加工作后的许文珺也很优秀:她参与“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等诸多展览的策划、展品点交、内容设计等。“我很热爱我的工作,能够为保护好、利用好珍贵的馆藏文物,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尽一份力,向大家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我觉得很有意义。”许文珺说。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研究生张津浩:待我学成归来定将报效祖国

今年25岁的张津浩是2016年“大爱开封·爱心助学”公益活动受助学生之一。她曾是汴梁晚报的校园记者,获得过首届“超级校园记者”大赛一等奖;同时,她也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孩,虽然在距离高考80多天的时候动了大手术,但她仍坚持苦读并顺利参加高考。最终,她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后以优异成绩保送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欧洲顶尖工科院校IDEA联盟战略成员,也是11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德国理工大学联盟成员)读研。

人们常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早在上小学三年级时,张津浩就加入了汴梁晚报小记者队伍,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她曾获得“亿龙杯”小记者才艺大赛三等奖、晚报DIY大赛一等奖、小记者摄影大赛三等奖、首届“超级校园记者”大赛一等奖,被《汴梁晚报》多次报道。由于在“超级校园记者”大赛中表现突出,2010年,张津浩经汴梁晚报校园记者中心(今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校园记者中心)推荐,顺利升入开封市第十四中学。2013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开封高中。上高三时,张津浩被查出严重的气胸,2016年3月16日,她接受了人生第一次大手术。“手术后至少有一周,她疼得睡不着觉,但她从不喊疼,总是咬着牙默默承受。”9月17日,张津浩的妈妈祁晓艳回忆说,为了不影响学习,术后第三天,张津浩就在病床上看卷子。只休息了不到半个月,她就回校正常上课了。虽然受到了病痛的影响,但她仍以590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月18日,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读研二的张津浩通过微信告诉记者,虽然她的父母早年双双下岗,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她始终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虽然她的身体不太好,在高三、大三时做过两次手术,但她并没有被疾病击垮。“大学4年,我的成绩一直稳居全系前五名。我曾在学校团委、学生会任职,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曾获评校级优秀项目,还曾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志愿者等诸多荣誉。”张津浩说。

如今的张津浩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她还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学费减轻父母负担,考过古筝7级的她还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昱音国乐社的成员,曾多次在当地官方活动中表演民乐,展示中华文化之美。《人民日报》海外版还以《昱音国乐社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中国民乐在德国小城响起》为题,对昱音国乐社进行了详细报道。

谈到未来生活,张津浩深情地表示:“我永远铭记,社会各界曾经给予我的温暖和帮助。我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待我学成归来,定将报效祖国!”

北京理工大学大二学生朱培炎:传递爱心温暖更多人

去年,开封高中学生朱培炎以657分的成绩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虽然进入大学时间不长,但在该校徐特立英才班读大二的朱培炎却收获满满。

“姐姐,给你汇报一下我大一期间的学习情况。”今年暑假期间,刚回到开封,朱培炎就拨通了记者的电话,兴奋地“报喜”,“第一学期我拿了学校的二等奖学金,我还是校团委的组织干事,加入了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飞鹰队。还有一件事我觉得很有意义,在这届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那几天,我又回到了我的母校开封高中,这次除了‘校友’‘学长’,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招生宣传员。能够在我们大学的招生工作中给自己的学弟、学妹答疑解惑,我觉得特别荣幸!”电话那端,朱培炎滔滔不绝。

除了在学业和学校各种社团中锻炼、提升,朱培炎还很看重公益活动。大一时,他曾多次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云支教”活动,为一些留守儿童免费提供网上授课、陪伴聊天服务。今年新生入校期间,他更是忙前忙后,到车站迎接新生、在校内发放地图、提供道路指引服务、帮忙搬运行李……说起做公益,朱培炎表示:“我家在尉氏县蔡庄镇南街村,家里6口人,父母常年务工务农,经济条件十分有限。在我考上大学遇到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汴梁晚报和市社会救助协会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我送来了助学金。现在,我要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尽自己所能温暖更多人。”

https://www.kf.cn/c/2023-09-19/852055.shtml

(编辑:萧鼎 作者:AD)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