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义网| 2025-08-19 10:33:41
“勇敢者的游戏”安全系数大大提升
贵州黔东南:公益诉讼破解非遗民俗发展困境
苗族“舞龙嘘花”
苗族“舞龙嘘花”是黔东南地区元宵节的重要民俗,具有祈盼吉祥、欢乐、丰收、美好生活的寓意,且观赏性较强,源于汉族玩龙灯,经过苗族民众的不断传承,成为黔东南具有苗族文化特征并沿传至今的习俗。2021年,苗族“舞龙嘘花”习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台江县是该习俗的主要实践传承区域,每年正月初五开始到正月十七结束,有严格的仪式仪轨,有编扎龙灯和制作嘘花(烟花)的技艺,原有文化内涵和形式保存较为完整。表演前,舞龙者会在赤裸的身上涂抹由桐油等制成的特殊阻燃材料。表演时,表演者两手执龙,舞动龙灯,围观群众手持嘘花筒向龙灯嘘花,形成一片强烈的火海,舞龙者在火海中跳跃奔腾、奋勇前进。苗族“舞龙嘘花”是一项台江地区全民参与、集体传承的重要民俗活动,具有凝心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的作用。
今年1月,检察官走进制作工坊了解嘘花筒制作工艺。
在贵州省台江县,每到元宵佳节,当地苗族同胞会用嘘花筒(苗族特制礼花)向数百条舞动的彩龙喷射火花,金色火花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舞龙者则在“火树银花”中翻腾起舞。这项延续数百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传统习俗——苗族“舞龙嘘花”,因其场面壮观震撼,也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代表着苗族人民的勇气与智慧。
而在这场“勇敢者的游戏”背后,潜在的公共安全隐患让这项非遗民俗的传承遇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凝聚各方治理合力,共同助力非遗民俗的传承和发展。
如今,苗族“舞龙嘘花”的安全系数不仅大幅提高,其文化价值也得到了更好彰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这门手艺的学习和传承中。这项古老的习俗,在检察机关的护航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条短视频引发争议
每年冬至过后,台江县的苗族村寨便开始为元宵节的“舞龙嘘花”作准备,当地村民会按照各自家中流传下来的制作工艺,利用土火药和楠竹等制成嘘花筒。
“制作嘘花筒,讲究的是‘三分技艺,七分心意’,硫黄要选山中天然结晶的,木炭得用松木烧制的,芒硝要经过三次提纯,少一步都不行……”73岁的苗族老人龙运源珍藏着一套传了七代人的嘘花筒制作工具,斑驳的竹制模具上,残留着岁月的痕迹,那是一代代手艺人用心血铸就的印记。
苗族“舞龙嘘花”的起源,可追溯至清雍正年间。相传当时苗族先民为抵御外敌入侵,在元宵夜点燃自制的“烟花”,既能威慑敌人,又能祈求平安,久而久之便演变成如今的盛大仪式。
如今,这项习俗不仅是当地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台江县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
2024年12月,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一条关于拍摄“舞龙嘘花”活动的视频。视频中,赤裸上身、涂抹特殊阻燃材料的舞龙者,舞动着手中的龙灯,围观的群众拿着嘘花筒向龙灯喷射,火光瞬间冲天。“我们一家五口从河南过来,就是为了感受‘舞龙嘘花’的氛围,太热闹太壮观了……”视频下方的评论中,大部分都是对该项民俗活动的称赞和惊叹。但浏览评论区,也有游客说自己在观看“舞龙嘘花”时被燃放的嘘花筒误伤,甚至有的游客自行购买了嘘花筒在燃放时被爆筒喷射出的火花灼伤。
其实,早在2024年元宵节期间,就有60余名群众在参观该项民俗活动时,被燃放的嘘花筒灼伤就医。持续发生的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该项民俗是否安全的争议。
传承背后的安全风险
2024年12月,黔东南州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该线索。经初步研判后,黔东南州检察院于12月19日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成立了黔东南州、台江县两级检察院检察官组成的一体化办案组。
专案组随后走访了多个苗族村寨、龙灯协会了解情况,并实地走访了多位嘘花筒制作者,发现嘘花筒从制作、存放到运输再到燃放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这项用硫黄、木炭、芒硝等原料制成的非遗民俗,涉及危险化学品的规范管理,其暗藏的安全隐患问题不是单一行政部门能解决的,必须用系统思维破解这道‘传承与安全’的难题。”专案组成员、黔东南州检察院检察官郭付明说。
专案组经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舞龙嘘花”活动的广泛开展,制造嘘花筒的原材料逐步更新换代,传统硫黄已被驱虫用硫黄农药所取代,硝酸钾也更新为农用硝酸钾型复合肥料。然而,由于这些材料来源多样、型号不一,配比不当会增加炸筒的风险。此外,嘘花筒的生产场所多位于人流密集的居民区,缺乏专业的防火防爆设施,且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对其监管工作亟须加强。
为非遗民俗传承点亮发展之路
2024年12月31日,黔东南州检察院分别向负有监管职责的台江县政府、黔东南州应急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提出了“非遗传承不能踩法律红线”的整改思路,建议相关行政部门既要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又要给传统技艺留足发展空间。
检察建议发出后,一场跨部门协同行动迅速展开,为苗族“舞龙嘘花”的传承点亮了规范之路。
台江县政府在广泛调研并借鉴其他地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台江县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应急管理、公安、文旅等部门在原材料采购、制作、储存、运输、燃放等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责以及嘘花筒原料采购审批流程,并参照《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标准》设立了6个嘘花筒非遗传承制作基地。
此外,在台江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应急管理、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结合各自监管领域,均作出了积极整改——
应急管理、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经过三个多月的调研和论证,推动台江民间龙灯协会印发了《台江县苗族舞龙嘘花筒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相对统一的制作标准和规范,并对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制作场所的安全条件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属地街道联合文旅部门引导48家嘘花筒制作工坊严格执行原材料采购审批备案制度,鼓励使用纸筒替代传统竹筒,并在经验丰富的传承人指导下制作嘘花筒,从源头上提高嘘花筒安全性。
属地街道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了二维码溯源系统,给合格嘘花筒产品贴上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制作人信息、原材料来源和燃放指南;组织专人对原材料市场进行监管,对30家存在安全隐患的嘘花筒工坊责令限期整改。
今年7月,黔东南州检察院针对苗族“舞龙嘘花”的整改成效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听证会后,嘘花筒制作传承人杨师傅举着刚获认证的制作许可证笑着说:“现在不仅安全了,手艺也更地道了。”龙灯协会的欧师傅也感慨道:“以前总担心出事,现在有了规范,我们表演起来更有底气了。”
为进一步提升嘘花筒的制作技艺,台江民间龙灯协会组织民间老手艺人开展培训,在文旅部门的推动下,把“看天气调配方”“距龙身三米燃放”等祖传诀窍纳入嘘花筒培训教材,提高新手的制作水平,同时对舞龙队伍和燃放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和培训,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此外,为了让这项非遗民俗传承下去,文旅部门一方面收集整理苗族“舞龙嘘花”的历史资料,建立了完整的文化保护档案;另一方面,探索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在台江县非遗博物馆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逐步实现游客沉浸式感受“舞龙嘘花”的魅力。
https://news.jcrb.com/jsxw/2025/202508/t20250818_7098550.html
(编辑:萧鼎 作者:news)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舜网讯 为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孤独症儿童的良好氛围,4月1日下午,在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济南市残...
2024-04-02 09:41
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受到关注。三盛宏业,作为一家在业界享有盛誉的企业,在陈建铭董事长的领导下,不仅在...
2024-02-20 13:53
张建涛是一位来自河南乡村的科学老师,在孩子们眼里,他拥有超能力——能用塑料瓶、橡皮筋、吸管等等不起眼儿的材...
2024-02-20 10:42
——劲牌有限公司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时序更替,岁物丰成。劲牌公司一年一度的社会责任报告如期而至。这是劲牌第...
2024-01-30 09:45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当天,饿了么联合一万个太阳公益项目举办都是太阳关爱特殊儿童公益活动。10余名来自上海两...
2023-04-04 11:28
勇敢者的游戏安全系数大大提升贵州黔东南:公益诉讼破解非遗民俗发展困境苗族舞龙嘘花苗族舞龙嘘花是黔东南地区元...
2025-08-19 10:33
8月14日,在内蒙古扎兰屯市繁荣街道新风社区跳蚤市场,小朋友参加义卖活动。新华网发(韩颖群 摄)当日,内蒙古扎兰...
2025-08-18 09:07
8月13日,皋兰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城南社区、金喇叭消防志愿者在尚锦城小区开展了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消防...
2025-08-15 10:57
为打造阳光慈善,提升慈善公信力,8月12日,威海市慈善总会、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启动以有爱,让我们更阳光为主题的...
2025-08-14 10:30
汇聚爱心力量,共创美好生活。8月11日,湖北省恩施市2025年度慈善一日捐启动仪式在恩施女儿城广场举行。恩施市委副...
2025-08-13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