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经济人物 | 张新华:田野上的追梦人

来源:福建学习平台| 2025-09-03 09:02:05

近日,在三明市宁化县湖村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两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隆隆机声,割稻、脱粒、装车一气呵成,15分钟左右便完成一亩稻田的收割任务。“我今年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有1000多亩,其中早稻制种面积600多亩,从八月中旬开始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今天就可以全部收割完。”宁化县谷雨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新华说,采用机械化收割和烘烤,省时省力,提高了制种效益。

杂交水稻收割。(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杂交水稻收割。(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返乡流转农田1800亩

42岁的张新华是湖村镇巫坊村人,2002年从龙岩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后,他辗转龙岩、厦门、漳州等地,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贸易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人脉资源。

2006年起,张新华在长汀、连城等地承租土地1000多亩,种植毛豆、西蓝花等出口蔬菜。2015年,他回到家乡宁化,在湖村镇邓坊、湖村、下埠等村流转土地1800多亩,注册成立福建省轩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轮作毛豆、白莲、玉米、水稻等作物。宁化县农业农村局、三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多次给予扶持,并资助3万元培训及推广经费。“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在外创业收入不低,但回乡为家乡发展出力才是我多年的愿望和梦想。”张新华说。

张新华察看毛豆结果率。(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张新华察看毛豆结果率。(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张新华看准了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趋势,成立宁化县谷雨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购买了极飞P20植保无人机、播种机、高速插秧机、中型拖拉机、收割机、加工精选机等80余台农业机械设备,又从周边村庄招聘培训了10多名农机手,既服务合作社,也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产。

“搞农业要靠科技,考验的是细心和耐心,从育秧到收割,每个细节都不能含糊。”张新华身形清瘦、皮肤黝黑,长期奔走在田间地头,说起话来常挂着笑容,乐观自信,透着一股“新农人”的活力激情。

杂交水稻制种超千亩

湖村镇地势较为平坦,雨量充沛,气候条件优越,是水稻制种的沃土。依托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条件,张新华积极发展水稻制种产业,进一步拓宽致富路,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17年以来,张新华一直致力于水稻制种。他通过“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水稻制种面积1000多亩,亩产量达200公斤,年产值360多万元。

“赶花”是杂交水稻制种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着水稻的产量,每年七八月份,扬花授粉都是水稻制种的头等大事。“目前水稻制种正值盛花期,我们组织了30多名村民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将持续一个星期左右。”张新华说。

杂交水稻制种人工授粉。(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杂交水稻制种人工授粉。(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张新华看着眼前碧绿的稻田,随手折下一根稻穗,细致讲解授粉的技巧:“你看这稻花,雄蕊的花粉要尽量多地沾到雌蕊的柱头上。拉绳子时动作要轻快,不能弄伤稻花,否则会影响结实率。”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用手触碰稻穗,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新生儿。

湖村镇种子区域服务中心自建成以来,便成为推动当地种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该中心投资300万元,集种子周转、收储、烘干、收购于一体,极大地完善了种子产业服务体系。2024年,张新华入驻该中心,筹资购买13台大型烘干机,开始为合作社和村民进行烘烤服务。“我主要服务周边乡镇的制种农户。单次烘干量可达100多吨,覆盖面积500多亩。”张新华说。

宁化是农业大县、商品粮基地,也是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近年来,在制种大户张新华的辐射带动下,湖村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公司+合作社+制种大户”形成水稻制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打造“美丽田园”示范样板。今年,湖村镇发展水稻制种面积超过8000亩,预计可收获种子168万公斤、产值2900万元,进一步助农增收。

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张新华通过向老种植户请教、外出培训等多种途径,潜心钻研水稻种植、选种育苗、灾害防治等技术,逐渐成长为一名种植水稻的行家里手。2018年11月,他参加福建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福建省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去年10月,他参加由三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宁化县乡村振兴促进会联合举办的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班,重点学习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全面掌握植保无人机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要提高粮食产量,不能蛮干,要科技种田,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变。”张新华说。

张新华常年雇请40多名村民进基地劳动,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农忙季节,他雇请200多名村民进基地劳动,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代耕服务和技术指导。他引进水果玉米,将种子免费发放给有意愿种植的村民,在播种、除草、施肥、灌溉、管理方面,请来技术员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带动村民科学种田。

张新华指导村民挑选玉米。(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张新华指导村民挑选玉米。(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村民肖新荣的5亩地租给合作社发展水稻制种产业,农忙时节,他到合作社打零工补贴家用。“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现在家门口每天就可以挣钱,还可以顾到家里。”肖新荣笑着说。

村民邓能漪利用空余时间到合作社学习农机新技术,现在已成为小有名气的农机手,每年增收数万元。

2020年以来,张新华将葡萄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建有占地10多亩的阳光玫瑰葡萄采摘园,通过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村民种植葡萄,让葡萄成为村民手中的“钱串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工作突出,张新华获评2022年度三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先进个人。今年6月,三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他“三明市乡村振兴人才”荣誉称号。“乡村天地广阔,科学种田大有可为,我将扩大生产品种和规模,壮大服务团队,发展机械化种田,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张新华说。

https://www.xuexi.cn/local/normalTemplate.html?itemId=10779978755880931593

(编辑:萧鼎 作者:news)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人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