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正文

儿童牙齿矫治并非越早越好

来源:科普时报 | 2023-03-28 11:43:12

\在“颜值焦虑”日益严重的今天,儿童牙齿早期矫治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然而,并非所有孩子都需要早期矫治的干预。

一般来讲,宝宝在6个月到1岁左右长出第一颗乳牙,到2岁半左右所有乳牙萌出完毕,直到6岁左右,上下颌牙列各有10颗乳牙,这一阶段叫作乳牙列期。从6岁萌出六龄齿到12岁所有恒牙替换完毕叫作替牙列期。12岁以后就进入了恒牙列期。在乳牙列期和替牙列期进行的正畸治疗就是早期矫治。

7种情况需要早期干预

一是不该掉的牙掉了——“虫牙”导致的牙齿脱落。

乳牙得了“虫牙”,如果牙洞太大,就有可能造成乳牙提前“下岗”,使得后面的牙齿跑到前面去“填补空位”,埋在牙龈里等着接班的恒牙就无处可去,只能在牙列的里面或外面萌出,这种情况叫作“乳牙早失”,导致“恒牙异位萌出”。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预防“虫牙”:使用含氟牙膏好好刷牙,控制甜食摄入,定期口腔检查和窝沟封闭;在发现乳牙过早脱落的时候,及时到门诊制作“间隙保持器”,也可以阻止后面的牙齿移位,为后续的恒牙萌出留足空间。

二是该长的牙不长——恒牙阻生。

由于人类在演化过程中颌骨逐渐变小,而牙齿数目没有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颌骨已经不足以容纳所有的牙齿了,这除了会造成牙列拥挤以外,还有可能造成恒牙完全没有地方萌出,出现“阻生”。阻生的牙齿埋在骨头里,不仅没有办法发挥作用,还有可能挤压正常萌出的牙齿,或者形成囊肿。排查病因以后,医生可以将这些躲起来的牙齿慢慢地牵引到口腔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该掉的牙不掉——乳牙滞留。

由于孩子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乳牙缺乏足够的功能刺激,很多宝宝出现了乳牙不脱落的情况。如果某一颗乳牙在它的邻居都已经更换,或者对侧相同位置的乳牙早已脱落,却仍然不松动的时候,就需要到医院就诊,排除是否有乳牙滞留的情况。

四是存在吮指咬唇的不良习惯。

吮吸手指、咬下嘴唇等不良习惯会影响颌面和牙齿的发育,需要及时干预,如果已经造成牙齿排列问题,可以通过矫治器破除不良习惯。

在不良习惯当中,口呼吸是家长们很关心的问题。如果孩子因为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没有办法用鼻子呼吸,应该首先前往耳鼻喉科就医。如果孩子只是单纯习惯张嘴呼吸,也可以前往口腔科借助早期矫治破除不良习惯。

五是牙齿存在地包天的现象。

如果牙齿还没有替换完就出现了地包天的现象,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干预。地包天的原因可以是上颌骨长得慢,或者下颌骨长得快,或者只是孩子习惯性地前伸下颌,针对不同的病因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不过,不是所有地包天都需要早期干预。

六是存在小下巴——下颌后缩的情况。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会表现出小下颌,因为上颌生长早于下颌。但是如果随着孩子生长,下颌依然后缩,或者父母是小下颌,或者孩子有咬下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就可以请医生帮助评估,决定何时可以开始矫治。下颌后缩的矫治往往需要在患儿生长发育高峰期进行,过早开始矫治效果欠佳。

七是下颌偏斜导致脸歪了。

任何情况下的下颌偏斜都需要就医。首先排除外伤、肿瘤或发育性疾病,这些情况极少发生,但只有排除了这些问题,医生才会考虑是不是因为尖牙磨耗不足,孩子被迫歪着下巴吃饭,从而帮助孩子建立双侧咬合的习惯。

3种情况无需早期矫治

一是牙齿不齐。儿童替牙期会经历一个“丑小鸭”阶段。由于新萌出的恒牙个头比乳牙大了不少,颌骨就会显得有点拥挤,这种拥挤不需要进行干预,一部分孩子会随着颌骨生长和其他恒牙的替换慢慢解除拥挤,而另一部分拥挤比较严重的孩子,可以在恒牙期通过正畸治疗的手段解除拥挤、排齐牙列。没有必要早期干预。

二是牙齿存在间隙。乳牙列本身就是可以存在间隙的,乳牙间的间隙可以为后续恒牙的萌出提供足够的空间,无需处理。当两颗上门牙替换以后,中间往往也会有一个间隙,这个间隙也会随着生长逐渐关闭,无需处理。如果唇系带附着过低,可能会造成间隙无法关闭,这时可以前往医院就诊。

三是单纯性咬合过深。和大人不同,孩子后牙的萌出高度往往不足,显得前牙咬合深,如果是单纯的咬合过深并不需要处理,它会随着孩子颌骨的发育和后牙的萌出自行缓解,即使无法缓解,也可以通过恒牙期的正畸治疗解决。

存在以上情况的孩子,建议7岁左右时,去看正畸医生,由医生帮助评估,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儿童早期矫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过早给孩子佩戴矫治器不仅很不舒服,对孩子正常的身心发育可能造成影响,而且不能达到期望的矫治效果。

http://www.kepu.gov.cn/www/article/04301b7b12b041a1ba70881b00ada59a

(编辑:侯程方 作者:AD)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