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正文

中国第一块稀土矿石是如何发现的

来源:科普时报| 2025-08-11 09:58:48

\

丁道衡雕像 (作者供图)

\

6月6日,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宣布,由于含稀土材料的零部件未能按时到货,日本本土的部分汽车生产线暂时停止运营;8月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为了寻找非中国来源的稀土磁铁,一家为美国军方提供无人机零部件的制造商被迫将订单交货期推迟两个月……种种案例在前,作为“战略金属之王”的稀土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截至2025年,中国已探明稀土工业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8%-50%,居世界首位。这对中国而言具有多维度战略意义的稀土,在最初被发现时,却有不少“命运使然”的传奇色彩。

世界上第一块稀土矿石的发现者,是一位名叫阿伦尼乌斯的瑞典军官,当时他凭直觉判断这是一块不同寻常的石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百年后,中国第一块稀土矿石的发现,也是因为有一个人凭直觉认为那是一块不同寻常的石头。

这个人叫丁道衡。他与稀土结缘要从1927年说起。话说当年,瑞典著名探险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由瑞典、德国、丹麦等国学者组成的考察队到中国西北进行环境和学术考察。考察队原先选中的中国队员是北京大学地质学系青年教师赵亚曾,然而临出发时,他因突发事件未能成行。身为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助教的丁道衡临时受命,踏上征途。

带队的赫定一向自视清高,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人在考察队中只能跑跑龙套、打打杂。可他却不知道丁道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进入内蒙古后,气候、环境不太友好,当地居民也不友善。西北荒漠里遭遇的严寒、酷暑、狂风、暴雨、冰雹,以及饥饿、干渴,甚至土匪抢劫,都没有动摇丁道衡为国争光的意志。他成天背着个大帆布包在山上转悠,还不时捡起石块来端详一番,牧民送给他一个“戴眼镜的蛮子”的绰号。

有一天早上,丁道衡被三个土匪押到土匪窝,经过一番盘问同意放了他,但要他留下一件值点钱的外衣。丁道衡懂得贼道中“不空手回”的规矩,痛快地脱衣保平安。还有一次,丁道衡和一个学生在康巴藏区巴塘县的路上再次遇到土匪,两人被抢得只剩下短裤和背心,学生的胳膊上还中了一枪。当时正值冬天,丁道衡和学生裹着马鞍下的垫子,冻得全身青紫,狼狈地逃到县城。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勤奋者。1927年7月3日凌晨,丁道衡发现白云鄂博主峰上有一块青黑色矿石。他冲向山顶,把它取了下来。他据直觉判断,这绝不是一块普通的矿石。

1933年,丁道衡在《地质汇报》(第23期)上发表了震惊海内外的《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首次将白云鄂博这个令世人陌生的富矿公布于世。这一消息惊动了赫定等考察队员,他们没有想到,白云鄂博的秘密不是被他们这些“权威”发现,而是被一个中国年轻人发现。

丁道衡将这些矿石交给好友何作霖研究。何作霖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了青黑色矿石的秘密,提取到0.01毫克的矿物粉末。

0.01毫克,约为一颗米粒的1/2000,而正是这微小的矿物颗粒,散发着中国稀土的光芒。这粒样本经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所长、物理学家严济慈带领的团队测定,清楚地显示出了镧、铈、钇、铒等稀土元素谱线,证明白云鄂博矿石中含有丰富的稀土元素。

让我们记住1934年:经何作霖检测,中国确认发现稀土。如今,白云鄂博所在的内蒙古包头市已成为世界稀土之都。

1987年,包头白云鄂博铁矿在街心花园为丁道衡建了一座全身塑像。

2005年,科研人员将在“白云鄂博主矿床”发现的新稀土元素矿物命名为“丁道衡矿(ce)”,以此永久纪念丁道衡的功绩。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

http://www.kepu.gov.cn/news/2025-08/08/content_382228.html

(编辑:萧鼎 作者:news)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科普推荐